昨天上午,在青島延吉路附近一個小巷里,王健把青島廢品收購站里回收的啤酒瓶一個個包扎好,一袋袋往車上運,來回幾趟額頭已滲出了汗。碰到過往的鄰居,王健會笑著打招呼。從1997年來青打工算起,王健已經(jīng)和廢品打了16年交道,他從一個垃圾運輸工做到了廢品回收店老板,有了孩子,有了車子,現(xiàn)在父母、妹妹、小舅子都從老家來到青島,和他一起打理生意。今年春節(jié),他準備自己開車拉著一大家子人返鄉(xiāng)過年。
青島廢品回收站內老少齊上陣
王健經(jīng)營的廢品回收店大約有200多平方米,房屋中間被木板分成了兩層,上面是一家人的生活區(qū)。王健和小舅子在門外忙活,王健60歲的父親蹲在地上把散落的硬紙殼一個個疊在一起,用細繩捆綁好,放在房間的角落,接著再用掃帚把地面清掃干凈。王健的母親從房間里出來,和老伴一起清掃雜物。
王健說,原本這家店由他和妻子、父親照看,進了臘月生意越來越忙,到店里幫忙的人手多了?!袄霞肄r活都忙完了,母親和小舅子就一起過來了,我妹妹是列車乘務員,這幾天休息,沒事也來幫忙。 ”說著王健又拎起一個盛滿酒瓶的麻袋往貨車上運,他告訴記者,每個麻袋能裝90個瓶子,等車上全都裝滿了,再往啤酒廠送。每天早晨8點開門,一直忙到天黑,一邊接貨,一邊送貨,忙忙碌碌一天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17歲退學跟著父親在青島收廢品
王健的老家在臨沂郯城,1997年當時只有17歲的他和兩個妹妹都在上學,一家人僅靠一畝二分地維持生計。后來,父親打算外出打工謀出路,王健也退了學,和父親一起到了青島。由于沒什么技能,王健和父親開始在市南區(qū)干運垃圾的活兒,每個月能掙五六百元。后來父子又轉行做廢品回收,收入逐年提高。 2011年,父子倆4萬多積蓄租下了延吉路35號的這處網(wǎng)點,自己開店當老板。“我也沒啥本事,就能靠收收廢品掙點錢,現(xiàn)在生意漸漸好了,每年也能掙個兩三萬元,一家人生活足夠了。 ”
今年春節(jié)開著廢品車回鄉(xiāng)
當年離開老家時,和王健一起來青的還有他的妻子,兩人的兒子也在青島出生,現(xiàn)在兒子已經(jīng)讀一年級了。王健說由于工作太忙,他和兒子也就在上下學路上多聊幾句?!盎丶揖妥屗约簩W習、玩,沒時間管他了。”兒子學習的空間就在廢品站的生活區(qū),學習桌上還放著一臺電腦。王健說,這臺電腦是小區(qū)居民賣廢品時被自己撿來的,除了運行慢一點,一切都很正常。除了電腦,王健家里不少家用電器都是從鄰居的廢品中淘來的。 “冰箱200元,加熱柜10元。 ”
進了臘月門,對于王健一家來說,既代表工作越來越忙,也意味著距離回家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等到兒子放寒假,過小年時我們就要回家啦! ”王健說老家有個風俗,過年時不管在哪,都要回家看一看,現(xiàn)在雖然一家人都已經(jīng)聚在青島,但也要一起回鄉(xiāng)過春節(jié),走走親戚,看看朋友。和王健一起返鄉(xiāng)的還有他那臺花了2萬元買來的二手小貨車,這也是一家人回家的交通工具。
還是回家心里感覺最踏實
回家自然要給其他親戚買點東西,王健首選的是青島啤酒。 “在我們老家,青島啤酒很受歡迎,自從我來青島以后,每年過年都給他們帶,今年再帶兩三箱。 ”除了啤酒外,王健的年貨還有肉和魚。當記者問他過年準備買什么新衣服時,王健面露尷尬,指著身上已經(jīng)發(fā)黑的紅衣服。 “我們還買什么啊,這些衣服洗洗干凈都能穿,不過要去臺東給兒子買幾件。 ”
說到春節(jié)后的計劃,王健說還是繼續(xù)收廢品,不過干一段時間就想回家了。 “以前在家里掙不到錢,現(xiàn)在我們村里開了很多工廠,聽說工人的待遇也都不錯,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會回去的,畢竟在外面這么多年了,還是回家心里感覺最踏實。 ”
宿遷耿車:廢品鎮(zhèn)變身淘寶鎮(zhèn)造紙行業(yè)周報:本周廢紙價格下降較為明顯哈爾濱主城區(qū)生鮮超市產生廢品將日產日清2020年進口廢鋁限制仍未放松四種廢舊商品回收前景最可觀廢品網(wǎng)告訴你廢紙回收的小知識射洪市民投訴廢品回收站“擾民” 部門及時處理還市民“潔靜”彩色不銹鋼板的分類及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