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廢品時偶然所得做工精致“出身顯赫”
文物石門墩出自拆遷廢墟
本報訊 (記者張航)撿廢品時,李玉財從拆遷的廢墟里抱回了一個做工精致的石門墩,他怎么看都覺著這是個寶。今天上午,經(jīng)專家鑒定,這果然是一件文物。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李玉財所住的海淀區(qū)青龍橋街道騷子營社區(qū)。在李玉財愛人的指點下,記者看到了擱在家門口的這個石門墩,上面還放了些雜物。
石門墩寬約70厘米,高約50厘米,厚約20厘米,從外形上看,應該是由整塊石材雕刻而成的。整個門墩須彌座、抱鼓等主要部分比較完整,抱鼓上還雕刻有精致的花紋。
門墩上有類似獅子的動物造型,只是頭部受損,但仍可辨認出細致的雕工。
李玉財告訴記者,這個門墩是他半個月前和朋友去北塢村撿拾廢品時發(fā)現(xiàn)的,當時覺得挺漂亮,李玉財決定搬回家。
不大的門墩卻非常沉,3個壯年男子才能抬得動。搬回家后,門墩便一直放在家門口。
“最近,我越來越覺得它像文物。”李玉財說,一般人家不會用這么精致的東西,肯定是豪門大戶用過的。
再聯(lián)想起這附近有頤和園和圓明園兩座皇家園林,李玉財更覺得自己的想法靠譜。
“如果真是文物,那就是國家的財產(chǎn),就不能放我這了,得保護起來!”李玉財希望能有專業(yè)部門幫忙鑒定,如果真是文物,他一定上交。
今天上午,記者將所拍石門墩的照片發(fā)給海淀區(qū)文化委的文物部門。文化委文物執(zhí)法分隊負責人表示,通過照片初步判斷,石門墩是一件一般文物,具有保護價值,他們將派人收回,妥善保管。
據(jù)介紹,從外形、材質上看,石門墩應該出自明清時期,在當時的一些大戶人家四合院門外使用。
民企難進垃圾處理核心回收領域大學生寧收廢品莫當廢品南非小型鉻礦生產(chǎn)商反對政府實施出口關稅揚州收廢品三輪車,讓居民糾結河北邢臺廢品賣不上高價 邢臺“破爛王”直呼利太薄德國超市 回收“垃圾”齊齊哈爾小區(qū)附近垃圾成堆焚燒廢品烏煙瘴氣第三屆亞洲埃森輪胎展日前在上海拉開帷幕